救國寶/面對文化史蹟 我們失憶了…


莊靈/資深攝影家


2014.02.09


轉戴全文網址: 搶救國寶/面對文化史蹟 我們失憶了…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 



HICA

修復札記

一月二十七日,聯合報A11版刊出一段新聞:


霧峰文史者心痛,搶救國寶北溝遺址『至少留山洞』」,


報導位在台中霧峰北溝的故宮遺址,現已因原地被賣給民間業者建工廠,而被夷為平地;而曾經藏放珍貴文物的山洞,也被深埋在兩三公尺之下,讀來令人錐心!

我今年七十六歲,打從出生(一九三八)開始,便和三位兄長追隨父親(莊嚴)母親(申若俠),守護已經南遷到貴州安順的故宮國寶,一路顛沛播遷,經四川巴縣到重慶,抗戰勝利後還都南京;一九四八年底再搭中鼎號登陸艦,護運第一批遷台故宮文物到基隆。而當時五天四夜顛簸的冬季海上航程,我們兄弟和父親及故宮同仁,還有中央研究院的幾位院士和眷屬,就睡在裝著國家重寶排列整齊的箱子上面。

文物抵台後,曾經在楊梅的鐵路倉庫短暫落腳,一九四九寄寓在台中糖廠倉庫一年,一九五○年才遷到霧峰北溝山邊的新建庫房,並且在那裡安放了十五年之久;一直到一九六五年的秋天,才全部遷運到台北士林的外雙溪新館。

從一九五○到一九六五,我們全家就住在北溝庫房旁邊一棟原先留下的簡陋農舍裡(但是父親卻為它取了一個極富詩意的齋名「洞天山堂」);而這十五年的北溝故宮,也從增建庫房、闢建山洞、興建陳列室,和第一次到美國五大城辦巡迴展覽而斐聲國際。那段時間曾經到北溝作過研究的中外學者,有胡適、李濟、董作賓、勞榦、臺靜農、梅原末治、喜龍仁、艾瑞慈、李佩、席克曼…;藝術家有張大千、黃君璧、呂佛庭、郎靜山、藍蔭鼎…;而專程前往參觀的政治人物,則有蔣公、蔣夫人、阿拉伯國王、伊朗國王…一時難以盡數。對於當年的台灣而言,北溝就是全世界唯一能夠親炙中國歷代藝術文化精華的一個特殊所在。

然而何其現實,當文物來到美輪美奐的台北外雙溪新館,向世界盛大展示它無比文化魅力的時候,那個北溝遺址,卻在荒廢七年之後交給了台灣電影製片廠和省交響樂團;再過幾年,新改組的台影公司又把它變身為樂園式的「台影文化城」,不但將原本素樸的「洞天山堂」故居,拆蓋成一棟醜怪的娃娃枕屋,更把原來珍藏文物的山洞和庫房串聯到一塊,變成了時光隧道和未來太空城。然而即便如此求新求變,依然沒法扭轉它經營不善的命運,這座「文化城」很快的就走到它的終點。就在這個當口,一場驚天動地的九二一大地震,便把北溝舊址夷為一片瓦礫廢墟,從此不再被人提起。

今天的國人似乎都患了失憶症。當大陸故宮已經在二○一○年主動舉辦「兩岸故宮重走文物南遷路考察團」,重新勘訂抗戰時期文物南遷的歷史細節;二○一二年又開始成立故宮學研究所,正視民國時期的全部故宮歷史,並且舉辦學術研討會的時候,我們台灣呢?我們的故宮呢?

想想真是諷刺,幾年前我還應邀分別帶著央視、香港、澳門、還有國內電視節目製作團隊,甚至北京故宮鄭前院長,親自到北溝指引以前的文物庫房在哪裡;我也曾熱心向我們故宮前院長和台中文化局長建議如何簡單保留北溝遺址,將那裡闢建成一塊可以自台中先到達,然後經霧峰林家花園再去埔里和日月潭觀光路線上的一個可以從舊照、圖片和紀錄影片看到當年盛況,並且還可以買到故宮文物複製品及中台灣特產品的休息站;或者只要一小塊的林園空地,去豎立起一塊記述那十五年遷台故宮國寶和薈萃人文交相輝映歷史的紀念碑也可以…。

可是當這一切都已成泡影,面對舉國上下都對文化史蹟成了失憶症患者時,我只能痛心地寫下這篇文字;可是,它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