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院史文物館收藏之三本藥典


HICA

2000年秋天,受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黃昭聲先生與文史館館長陳美玲女士之託,

修復本館藏書與藥典:

- 身體內的總論 -
- 台南彰化長老教一貫公共的藥項 -



這書約於1922年印刷,用紙為粗糙之機械製紙,紙質成酸性,由於嚴重發黃,甚至變成褐色。多處出現黃斑,焦脆多殘缺,書頁四周短小,紙性已失柔軟無彈性,並出現紫色霉點。因為使用攜帶頻繁,書皮磨損嚴重並出現折痕。整本書多受污染,有火傷、油漬、浸水等痕跡。其中浸水的部份,藍色與褐色的墨水已渲染開,並有不少蟲蛀造成的缺洞。書的裝訂也破損,有數頁脫落。

在修復時,最重要的原則是保持當年儉樸的原貌,但必須改善其化學及物理性,以延長此重要文物的壽命。修復書頁時,首先,以橡皮粉來乾洗書頁,再溼洗,並去酸中和提高其酸鹼值。為了使書的厚度不增加,我們以紙漿抄補的方式,來補破洞。並在極孱弱的書頁上,用長纖維紙漿在上面抄一層透明的薄膜,來加強紙的拉力,並不影響閱讀。在書頁四角薄弱折疊處,也用薄的紙纖維來加強,以免再斷落。為了恢復原貌,我們將同樣厚度、類似的棉布染成原色,來修補書皮和書背。原書已破損的舊縫釘線,皆換上染成古色的新線。因磨損增大的釘書眼,也先將洞以抄紙的方法補全,輕輕壓平,再依照原裝訂技法訂回原狀。最後,按尺寸製作兩個暗紅色英式紙盒(配合蘭醫生的原籍),以存放修好的古書。所有舊的材料皆收集起來,用信封另外保留。


彰化基督教醫院1922年出版之藥典

一百多年前的臺灣,被視為「瘴癘之島」。惡劣的衛生狀態,簡陋的醫療設施與保守的民情。對於畢業於「蘇格蘭愛丁堡醫學院」的蘭大衛醫師(Dr. David Landsborough)來說,他無法想像這樣的醫療環境,與他原本接受的醫療教育確實有如天壤之別,年輕又充滿愛心熱情的蘭醫師勇敢的踏上奉獻之途。


據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早期醫療宣教史裡,記載當年蘭大衛醫師自1896年創立了彰化基督教醫院,許多醫療狀況紀錄:其中有關各科疾病史的記錄甚詳。

根據蘭大衛醫師與馬雅各二世合著,1922年出版的第二冊藥典,這本藥典是用當時流行的白話字,也就是用羅馬拼音編輯,台南新樓醫院與彰化醫館的每位習醫者,人手一冊內容包含常用藥方製劑,裡面有許多治療皮膚疾病的藥劑配方,提供了醫療史寶貴的記錄,也證明蘭大衛醫師當時,皮膚科病人的需求。最近得知,英國博物館裡亦有一本,和本院院史文物館一模一樣的1922年的藥典陳列展覽,上面並標明著者:蘭大衛醫師的名字,可見這本藥典對當時醫療史的重要。目前本院院史文物館正翻譯準備翻印中。

彰化基督教醫院百年醫療史中,最感人的事蹟,莫過於「切膚之愛」這個事件。這個發生於1928年,全台首例的皮膚異體移植。1928年,蘭大衛醫師當面臨十三歲小男孩周金耀,日趨嚴重潰爛壞死的皮膚與骨膜骨髓炎的致命威脅時,他自教科書裡,得知或許皮膚移植可以挽救這小孩的生命,他的夫人連瑪玉女士捐出她的皮膚,蘭大衛醫師勇敢的施行這個史無前例的手術,經過了幾天,終因異体移植皮膚脫落,但蘭大衛醫師有了這手術經驗。不久,他用周金耀左大腿的皮膚再一次移植在周金耀右腳患處,手術終於成功。日後,周金耀曾當面對蘭大弼醫師說:「您母親的皮膚雖然沒有留在我的身上,但它永遠貼在我的心上」。

這段「切膚之愛」事蹟,可看出蘭大衛醫師當時行醫所付出的精神與苦心。蘭大衛醫師憑著信心,蓽路襤褸的創立醫院。由於他們的愛心奉獻,讓醫療宣教事工團隊,留下極美的佳話與典範。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館長 陳美玲
節錄自《由院史館館藏資料看彰基早期皮膚科醫療史》



■ 彰化基督教醫院 http://www.cch.org.tw


專題論文

華海燕

2001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