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國家圖書館 - "山洞庫房"簡介



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是有賴於知識,而知識能夠順利的傳承,則又有賴於良好的圖書館來做蒐藏、整理與利用的工作。挪威國家圖書館為使國內資料能夠受到完整保存與維護,俾使自身歷史得以持續發展,因而乃有借用自然山丘施以科技營造,而成完善適於典藏資料環境之山洞庫房,以作為挪威歷史發展的泉源,及千百年後子民的見證,此種對歷史、子孫負責的態度,實足堪國內相關單位所效法。以下便是簡單介紹挪威山洞庫房籌建之始末及功能。

挪威位於近地球頂端的斯堪那維亞半島,地廣人稀,面積三十二萬平方公里,僅有居民四百萬,由於長年處在漫長、黑暗的嚴冬,養成人民以讀書為樂的習慣,間接也促成挪威出版事業的發達。

西元一九八九年挪威國會訂法「The Legal Deposit Act」,規定出版商每出版新的報章、雜誌、書籍、唱片、影片等資料,都需呈繳一份給國家典藏,這一份不作任何用途,僅供收藏以當作千百年後的見證。

挪威政府為節省都市有限用地及安全疏散文獻資料之兩大原則下,在西元一九九一年乃選上北方偏僻小鎮「Mo i Rana」,小鎮四週原有鋼鐵工業,惟由於西元一九八八年全部工廠遭遇關閉,為解決全鎮嚴重的失業問題,這也是小鎮被選上作為山洞庫房的因素之一。

堡壘似的山洞庫房有使用千年之設計標準,除原子彈外,可安渡任何戰亂。山洞深處,四季恆溫,不需人工調節可常保攝氏 8 °C,以節省不少溫度調節費用。自西元一九九一年起挪威政府共鑽挖二個深長山洞,其中一個已於一九九二年開始使用,至去年則全然步上軌道。


走進山洞 60 公尺處才是庫房進口處。庫房實際長達 91.5 公尺,寬 16公尺,高 14 公尺,共分成四層樓:

一樓 ─ 存放各種磁性非書資料,主要以錄音帶、錄影帶、照片、彩色影片等為主,原計劃樓層儲藏環境,溫度為零下攝氏 8 °C,惟因其他困難,目前只能作到攝氏 4 °C,相對濕度 35 % RH 之恆溫恆濕條件。
二樓 ─ 貯藏原版新舊報紙﹝雖然之前皆已製成顯微影片﹞
三樓 ─ 印刷品、書籍、雜誌、地圖等等。
四樓 ─ 微縮影片,黑白安全軟片。

以上藏品皆放入無酸紙盒中,其中易燃的硝化影片,則放在聚丙烯盒內,為了防火安全,另闢一室專門存放一千五百公斤的硝化影片「Mitrate Film」並分門別類置於16個小房間。內部全用不易燃建材,再加上堅固防火門,敏感警報系統等措施保管,放置磁性資料、影片的庫房,為免使其他庫房的空氣成分改變,其空調系統也採獨立方式設計。比如影片在空氣中會釋放出某些化學成分,此就不利於紙張典藏。

當藏品從各地乘飛機、坐火車、搭貨車到達山洞庫房時,由於其體溫一般均為攝氏 20 °C,所以開入 60 公尺深處的進口處,搬下貨車時,必先放入過渡室至少二星期,室內為攝氏 14 °C之環境,慢慢調適使藏品降溫減溫,以達庫房溫濕控制條件,來適應新的庫房環境。

庫房常溫攝氏 8°C,相對濕度 35% RH,此溫度對書本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對皮料書皮。山洞內未控制時之濕度常可高達 90% RH,所以需備自動發電機,以防突如其來的停電,藏品會在短時間內因潮濕空氣的滯留而生長霉菌,此種災禍一旦發生則便難以中止,瑞典便曾發生類似問題。

室內空氣之調節,每小時由山洞外吸入新鮮空氣,必須經過五道過濾器檢驗品質,才轉入庫房。其中 10% 是經過濾的新鮮空氣和 90% 舊空氣,兩者混合循環使用「只在同一庫房內,以免不同典藏品所釋放之廢氣成分混雜,會影響其他藏品之安全」,每一個貯藏庫房,由於藏品種類材質之不同所需保存條件也不一致,皆由電腦個別控制,但還需工作人員隨時檢查,以防意外狀況發生。新式的環境測量器,小如一包香菸,放入書架間、藏盒內,甚為方便,所以也被「山洞庫房」採用。目前挪威國家圖書館的最大典藏困擾則是對磁帶,電腦軟體,影片,等存放條件尚無理想的標準。

同樣二本書,一本存放在山洞恆溫濕的環境中,另一本則在城市內圖書館的自然環境,經過十年、五十年、百年後再互作健康狀況的比較和檢查,屆時將是很有意義的工作。俗語說肉身難過百年,文物卻可達千年。如何維護人類文化資產,以達人類文明的傳承,這需好幾代人類必須共同持續努力的來做。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尊重的態度、以及珍惜的心境來對待文物資料,這才是邁開保存的第一步。

在此謝謝 Gunhild Myrbakk 小姐及 Rogne 先生熱心提供完整的資料,才能完成「山洞庫房」簡單的介紹。

專題論文


HICA

華海燕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 第2卷第4期

1996年 4月